交大名师
【名师名言】
■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有益,并具备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和良好人格的人。
■ 教书育人是一种“关爱”,一个举动、一句关心,可能改变学生的人生,当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尽心培养时,一定能做到最好。
■ 和牛顿第三定律一样,当你从心里把爱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也会把他们的爱返还给你,而且这种感情是一辈子的回报。
作为1986级本科、1990级硕士、1995级博士的老交大人,陈险峰教授始终秉持“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有益,并具备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和良好人格的人”的教育理念,在交大教师岗位上深耕近30年,指导培养了百余名研究生,为千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把交大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传递给每个学生。
恪人格以成之,佐热忱以就之
作为博士生导师,陈险峰经常反思“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他认为,研究生是未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导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热情;更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人格,全方位、多角度、长远地把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对国家和社会建设、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完全人”,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成长为“高水平人才”。
他指导的已毕业研究生活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有的在一流高校教书育人,有的投身于国防航天事业,有的致力于高新技术研发,有的自创公司,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邓学伟(2011年博士毕业),现任国家重大专项激光驱动器工程研制项目副组长,负责我国用于可控聚变研究的激光驱动器工程研制项目总体实施。朱亦鸣(2008年硕士毕业),入选国家卓越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1),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孙启超(2018年博士毕业),博士和博士后阶段从事光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第一作者发表Science1篇、Nature Photonics2篇,2021年获得海外优青。郑远林(2013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从事微纳集成光电子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等一系列高水平论文,2021年获得基金委优青。
陈险峰始终坚持“立体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对待科研的热情和兴趣、创新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积极的心态和高度责任感。实验室在读研究生20余名,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日常学习,他都会照顾到每一名学生。每周一次的大组会、每两周或三周一次小组会,以及每月一次的高水平学术报告会,为实验室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每场讨论,他都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汇报,熟知他们的研究进展,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尝试和实践。他说,一个人只有满怀热情和责任去做科研,才可能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性,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同时,他也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磨炼心性,他带的多名研究生曾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正是因为这种“有教无类,不拘一格”的施教理念,实验室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氛围轻松融洽,同窗间、师生间彼此信任,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灵感的碰撞中不断成长,彼此成就,享受着科研带来的欢乐。
学之导之,师之友之
陈险峰认为,优秀的导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凭借丰富的科研经历和人生阅历,把握好研究方向,激发学生灵感,为学生科研提供最好的后勤保障。他欣喜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始终怀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态,倾听学生的想法,碰到新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碰到新问题,“不耻下问”;碰到新领域,就与学生来一场“沙龙式”学习。他每天坚持关注本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永葆学术的新鲜度,力求走在科研的最前沿。
在陈险峰看来,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像牛顿第三定律一样,当导师发自内心地给予爱给学生,学生也会真诚地反哺爱,这种感情是一辈子的,有很强的黏性。他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像父亲一样悉心教导学生,无私地给与关怀,尽可能地扶持,对他们的每一次决定表示支持。几乎所有研究生毕业后仍与他保持密切联系,每年教师节的问候和祝福、婚礼现场证婚人的角色、身处困境时给他打的每一通电话都是学生对他的偏爱与敬意。学生评价他为“最好的老板,最具人格魅力的导师,也是最慈爱的父亲,最贴心的朋友”。相互的付出是爱的根源,亲如一家的关系是学生出入社会的依仗。
教书育人,践行初心使命
在指导研究生科研的同时,陈险峰也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即便是教授了很多年的课程,他仍必温故知新,在每一堂课前认真准备,容纳进最前沿的知识。课堂上,他鼓励学生多思考,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感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科研态度。他坚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老师都应教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形成科研的底层逻辑。
近十年来,陈险峰坚持为致远学院一年级学生讲授物理类基础课程《物理学引论》(2022年改为《电磁学》)。他将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鼓励他们思考物理过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做题目上。结合课程中的知识点,他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清晰的物理图像,介绍最新的研究前沿,在讲到“电介质”时候,他讲解了“中国晶体:光学超晶格”并介绍最前沿的面向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铌酸锂薄膜光子芯片。他因材施教,针对物理基础扎实的致远学生,他会布置一些需要融会贯通才能解出的题目,这不仅促使同学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还逐渐引导他们走上科研的道路。在讲解磁介质时,他布置了一道附加作业:解释磁流体在磁场作用下形成“刺猬”图案的物理原因,让学生了解和磁场与磁流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他给学生讲解了磁流体与激光结合如何相互作用并实现各种光磁应用这一前沿研究课题。2020年他被评为致远荣誉计划课程教师。
陈险峰为物理专业研究生讲授《超快光学》已有十五年,现代很多科研工作离不开超快激光,它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的实验室中。课堂上,他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讲解超快光学的基础物理知识;另外三分之一时间,让每位同学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超快光学课题,调研文献,作出汇报,这个汇报要求包括物理规律、发展历史、应用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报告结束后,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集思广益。通过报告和讨论的形式,他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激光啁啾放大技术,使同学们在理解诺贝尔物理奖背后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增加了同学们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同学们说:“他的课堂气氛总是让学生感到轻松活跃,同时学到很多前沿知识”。这门课程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2021年评教为A0(全校排名1/1740)。
【名师名片】
陈险峰,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上海市曙光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在首届上海交通大学“吾爱吾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的评选活动中,当选为“吾爱吾师”十佳导师。2012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研究成果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本领域国际重要SCI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